

要得富,传统产业抓畜牧。二道镇结合今年的市场行情,引导并鼓励农民群众发展畜牧产业,实现疫情之年群众收入只增不减的目标。 二道镇麻柳村党支部副书记 邓清华:来,吃(䓍),来,吃(草)吃(草)。 正在给牛喂饲草的,是二道镇麻柳村党支部副书记邓清华。每天上午九点钟左右,他会将自制的饲草,给圈舍内的“牛宝宝”喂上。 二道镇麻柳村党支部副书记 邓清华:我们这些牛,主要喂的是谷草、花生壳、黄豆壳,还有青贮的玉米杆,这些绿色食品(饲草),没有添加任何抗生素。 去年,邓清华邀约志同道合的三位年轻人,看好麻柳村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,投资100万元,发展肉牛和奶牛产业。 二道镇麻柳村党支部副书记 邓清华:这头牛是西门塔尔,我买的时候大概7000(元)左右,现在(市场价)17.5元一斤,这头牛的利润应该是8000元左右。我们一共是喂了150多头,(一年)毛利润应该在50万元左右。 为减轻资金周转的压力,邓清华他们还喂养了40多头奶牛,售卖鲜牛奶,保证每天都有资金回笼。 饲养员 柯强:(牛奶)还可以,有40多头奶牛,一共有20多头(产奶),每天产四五百斤牛奶,要卖两三百斤,(剩下的)就喂小牛。 在邓清华的示范带动下,二道镇今年又新建两处肉牛饲养场,平均每户饲养肉牛的数量在60头左右。与此同时,二道镇引导返乡农民工与温氏合作,走规模化生猪养殖之路,到7月底,全镇已新建年出栏5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6处。笼城村村民龚顺北便是其中之一。 二道镇笼城村村民 龚顺北:现在看起来喂猪还中可以,喂猪比在外打工强一点,选择回家喂猪,再加上家里有小的老的,(外出)也走不了。 龚顺北和其他几位养猪大户一样,新建圈舍智能化程度相当高,加之镇畜牧技术人员的跟踪服务,养殖场从源头上阻断疫情。